“枯藤老树昏鸦,空调WiFi西瓜,夕阳西下,我就往那一趴”这是现代人对夏天最理想状态的描述。不过对于连空调都没有的唐朝古人来说,他们要如何避暑?原来“妃子笑”荔枝、“凉面”、“心静自然凉”都与唐朝人相关。现在小编带你穿越回大唐,看看古人如何“聊”夏天!(策划、设计:杨兴 审核:穆宏)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
要说避暑降温最时髦还属唐朝,因为那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,到了夏天女子想美又想凉快,于是就发明了一些特殊的“衣裳”,具有薄、透、露的特点,“半臂装”跟“袒胸装”最受女性喜爱。当时民风大胆前卫,慢慢地这些特殊的衣裳就从民间火到了宫廷,这些衣服可是赚足了古代男人的眼球,极大地展示了女性美丽的风姿。由于太过暴露,被曾皇帝禁止过,后来太过“火爆”,皇帝也就“无为而治”了。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
一到夏天,超市水果区常会见到一种叫作“妃子笑”的荔枝,那么你知道这种荔枝的由来吗?“妃子笑”荔枝肉多味美,非常清爽解暑,据说是从唐代杜牧的诗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而得名。杨贵妃喜好荔枝,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,不惜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官员快马加鞭送荔枝,当时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,千里送荔枝可谓十分艰难,该诗勾勒出当时骄奢淫逸的生活画面。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
夏天酷暑难耐之时,常会听到一句话:心静自然凉。这句充满“禅”意的话,据说其实是来源于唐朝的白居易。白居易曾到寺庙中拜访恒寂大师,禅房内大师安静地盘腿而坐,大汗淋漓的白居易非常惊讶,烈日炎炎,禅房也并非凉爽之地,经聊天之后顿悟,大师心如止水,凉爽之意自然而来,因此作诗《苦热题恒寂师禅室》——人人避暑走如狂,独有禅师不出房;非是禅房无热到,为人心静身即凉,“心静自然凉”即流传开来”。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
夏天空调是“救命”法宝,但是对于没有空调的唐朝人来说怎么办?建个会下雨的亭子,在里面乘凉。据《封氏闻见记》记载:“至天宝中,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赐死……宅内有自雨亭,従檐上飞流四注,当夏处之,凛若高秋”,“自雨亭”是古代以人工引水取凉之作。刘禹《刘驸马水亭避暑》的诗中也描述了水亭特色:“千竿竹翠数莲红,水阁虚凉玉簟空。琥珀盏红疑漏雨,水晶帘莹更通风”。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
夏季炎炎,餐桌上消暑美食少不了一碗凉面,关于凉面还有一个趣味十足的小故事。相传凉面是唐朝武则天与青梅竹马情郎外出游玩时,觉得夏天吃热面更加炎热,遂与面店师傅用米浆共同研制出来研制成了一种柔软可口、绵韧不粘的米凉面。武则天最后虽未与情郎“有情人终成眷属”,但凉面却被流传下来。凉面的传说尚不可考,不过凉面却被后代人发扬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。(图片素材来源: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)